综治中心是推进平安济宁建设的重要平台,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重要载体。山东省济宁市委政法委全力推进市、县(区)、镇(街道)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,推动群众诉求“一站式受理、一揽子调处、全链条解决”,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“最多跑一地”,奋力谱写了“基层善治”新答卷。
在微山湖畔,“矛盾不上交,纠纷不过夜”正成为基层治理新常态。2024年,济宁市微山县通过非诉讼手段化解矛盾纠纷1.6万余件,以99.98%的按时受理率和99.97%的办结率,刷新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实践高度。
建好一个中心
“标准化”打造群众诉求“指挥部”
“没想到矛盾解决的这么快!”4月12日,居民徐某在微山县综治中心调解室激动地说。当天上午,徐某与居民黄某因琐事争执引发肢体冲突,造成轻微伤害。双方自行调解未果后,通过微山县综治中心“综合服务窗口”发起诉求。中心立即启动联调机制,协调公安、信访等部门及金牌调解员介入,仅用6小时便促成双方签署和解协议,三日内完成赔偿支付。
综治中心工作中
这一高效处置的背后,是微山打造的“22+6+N”集成服务体系:整合公安、法院等22个职能部门,联动劳动人事争议、校园纠纷等6大专业调委会,常驻4名累计调解超2000件纠纷的金牌调解员,并设置法律援助室、仲裁工作室等8个功能专区,真正实现“进一扇门,解千般难”。
锻造一众队伍
“多元化”构筑纠纷处置“枢纽站”
“真没想到,拖了半年的血汗钱这么快就能到账!”微山县昭阳街道35位村民在微山县综治中心见证下,陆续收到被拖欠的1000-9600元不等的劳务费。
原来,某铁路运输公司拖欠村民铺装铁路轨道石子、打扫铁路周边杂草卫生等铁路维护工作工资长达半年,综治中心协调法院、公安及调解专家组成专班,通过对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多次面对面调解、工资核算校对,最终促成企业转账。
综治中心工作中
这样的“专家会诊”已成常态。微山县创新构建“1+3+X”调处机制:以综治中心为枢纽,法院+公安+司法三方专业力量常驻,吸纳“五老乡贤”“荷爱妈妈”等社会调解力量。目前,全县已培育出“老卜工作室”(累计调解渔业纠纷427件)、“荷大嫂婚调”(化解家庭矛盾632起)等12个特色品牌,网格微信群更覆盖98%社区,实现矛盾纠纷“早发现、早干预”。
塑优一处平台
“信息化”搭建矛盾化解“连心桥”
微山县昭阳街道王女士通过“山东解纷码”上传照片后,次日便有城管、物业联合清理,并建立垃圾分类监督机制。
在微山岛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,调解员与微山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专职仲裁员线上联合调解,通过远程视频,帮助在外地务工的李某等10余名农民工,顺利完成工资纠纷调解……
综治中心工作中
这些场景印证着数字治理的实效:微山县打通21个部门数据壁垒,构建“线上诉求—智能分派—云端调解—全程追溯”闭环体系。针对湖区特色开发的“船家e码通”,已服务渔民纠纷调解356件,真正实现“纠纷不上岸,调解在船头”。数据显示,微山县线上渠道化解纠纷占比已从2022年31%跃升至67%,平均处置时效缩短至8小时。
“规范化建设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。下步,微山县将持续深化‘枫桥经验’实践,聚焦‘机制更完善、运行更高效、群众更满意’目标,以科技赋能治理精度,以共治提升民生温度,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‘看得见的安全、摸得着的幸福’!”微山县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王如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