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滨州市委市政府公布了2024年度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结果,市科技局获“全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优秀等次”,并获“高质量发展考核突出贡献奖”单项奖。这是市科技局连续第五年获评 “优秀” 等次。
2024年,市科技局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,聚焦科创赋能,提升科创品质,获“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”,滨州首次跻身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市,连续两年获省科技创新督查激励。
一是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出台《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,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.7%,实现全省“四连冠”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和提高幅度,均列全省第1位。开展低空经济招商,中国商飞、成都纵横、蜂巢智能等头部企业落户,多种机型在滨州量产。受邀参加科技部组织的重大科研成果展示—低空经济专场活动,山东航空学院凤舞九天等3个场景获示范推广。
二是高能级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。滨州铝产业先进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成为我省第11家省实验室。8家实验室获批省重点,超过重组前总量,实现优势产业全覆盖。魏桥国科获批山东省人才效能提升示范平台,给予泰山人才配额支持。滨城高新区已经省政府同意,全市省级高新区达到3家。
三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新提升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963家,增幅列全省第4位。全市53项“冠军产品”涉及的56家企业中,科技型企业占比80%。魏桥所属宏钧新材料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,8家企业获优胜企业,数量实现倍增。
四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了新突破。争取科技项目66个、获上级资金2.2亿元,分别增长27%、12%。其中,省重大专项的项目数和资金额均列全省第4位。“人造编织血管”项目获省级股权投资3000万元。
五是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。滨州科技大市场作为全省首家市级大市场,正式启动运行。魏桥集团联合省科技厅,成立总规模6000万元的“工业智能制造联合基金”,是全省第3个设立的市。出台《科技创新成果评定办法》,36项技术入选“山东好成果”,山东航空学院通过我市提名,首获省自然科学奖。滨城区获评山东省科技创新十强县。
六是科技人才引育塑成新优势。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3人,连续两年实现突破。16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,占全市57%。外国专家项目入选8人,创历史最好成绩。
2025年,全市科技工作将按照全市“113388”工作体系部署,聚焦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“一个目标”,突出谋产业、育主体、建平台、促转化、优生态“五个精准发力”,强化政治、作风、业务“三种能力”,对上积极争取、对企主动服务,构建与现代化产业相适应的高效能科技创新体系,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科技力量。